当思维连续性被打断的时候

hysteria《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疯狂》不用我自己来介绍了,早在伯纳德·巴鲁克的自传中就有够精辟的介绍,在这里我们宁愿引用巴鲁克的话为读者解读这本书。

1929年股市崩盘之前,市场上出现狂热的不计后果的投机行为,我们究竟为什么成为这种疯狂表现的牺牲品呢?我相信,这种疯狂表现很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历史上一次又一次展现出的非同寻常的大众心理。

约翰·戴特尔是《纽约先驱论坛报》老刊的一名财经记者,正是他第一次引起我对这种奇怪的群体行为进行思考。20世纪初,我从欧洲旅行返回的途中,戴特尔在乘坐的轮船上采访我。我们谈起金融恐慌时,戴特尔极力劝我阅读他偶尔碰到的一本书,书名叫《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疯狂》,作者是查尔斯·麦凯。我和戴特尔四处寻找,逛了很多二手书店,最后才发现一册。

麦基的书于1841年首次出版,1932年由L.C.Page公司重印,这本书极为精彩地记录了数个世纪以来令人类风魔得不可思议的投机狂潮。自此书出版后,没有任何国家对这些病态狂热具有免疫力。如果说一般认为不易激动的荷兰人因郁金香球茎热而难以自持,那么易动情感的法国人则制造了他们的密西西比泡沫,而轻易不改变注意的英国人也吹胀了自己的南海泡沫。

我当时读着对这些疯狂行为的描述时,忍不住大叫:“不可能有这样的事!”然而,在此后的人生中,我亲眼看到了类似的狂热表现,例如20世纪20年代佛罗里达州出现的地产繁荣和导致1929年崩盘的股市投机。同样的群体抗热对希特勒在德国政坛的崛起至少负有部分责任。

这些群体疯狂行为在人类历史上一再重现,发生的频率如此之繁,说明它们一定反映了人类天性中具有某种根深蒂固哦的特质。或许,正是这种同样的力量驱使鸟类长途迁徙或者各种海鳗进行群体活动。这些活动中似乎存在一种周期性交替变化的特征。譬如,一次牛市行情会不断兴风作浪向上推升,随后便有什么事发生——或者微不足道或者至少重要,于是,起先会有人卖出股票,接着其他人也跑出股票,人们想着价格继续走高的思维连续性被突然折断。

“思维连续性”——这实在是个恰到好处的表达。这不是我首创的。我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时,在操作一只J.P.摩根正力图收集的钢铁股票。这时整个市场都在上涨。然而,这一切还在不断向上推进时,洛克岛的那只股票突然暴跌。当时正巧和米德尔顿·巴里尔在一起,他说:“那只股票的崩盘将使牛市思维的连续性被折断。”我此前从未听说过这种说法,但我立即看明白了巴里尔所言非常正确,因此,即使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正得到摩根他们的护盘,我还是卖出股票落袋为安。

这些群体性疯狂行为还有令人奇怪的一面,无论受过的教育多么高,也无论职位多么高,都不能让人获得不受这种病毒传染的免疫力。麦凯撰写的书满篇都是例证,说明国王 亲王以及商人和教授如何抵挡不住诱惑而最终屈服于这类狂潮。在我们自己所处的时代,1927年-1929年的股市投机风潮就席卷了整个社会的各个阶层。

在此后的多年黑暗岁月里,我重读麦凯,发现他阐述的故事很奇怪也有鼓动人心懂的一面。如果说他的书表明人类因怀有希望而陷入各种非理性狂热的乐观情绪毫无根据,那么他的书也表明不抱任何希望的悲观情绪同样也是毫无道理。在过去,无论前景看来多么黯淡,后来的情况总会变得更好。

人们无论试图做成哪件事,似乎总会被驱动着做过了头。所以,当希望高涨之时,我总是再次告诫自己:“二加二仍然等于四,谁也不曾发明过什么方法,可以做到没有任何付出却可以有所收获。”而当展望前景陷入悲观之际,我有会提醒自己:“二加二依然等于四,谁也不能让人类长期消沉下去。”

Add a Comment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